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册期中复习要点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化学元素,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基本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
1.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册期中复习要点 篇一
1、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2、聚丙烯中没碳碳双键,不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都是取代反应。
4、分子式为C6H12,主链碳原子数为4个的烯烃共有4种,不要忘记2–乙基–1–丁烯与__。
5、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苯甲酸→苯甲酸钠,苯酚→苯酚钠→苯酚,苯酚与苯甲酸钠溶液分层,可以分液法离别。
6、维勒第一个以无机物为材料合成有机物尿素,凯库勒最早提出苯的环状结构理论。
7、取少量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一会儿,冷却后先加入_酸化后,再加入_溶液,生成黄色沉淀,可知卤代烃中含有碘元素。
8、只用碳酸氢钠溶液能辨别乙酸、乙醇、苯和四氯化碳四种液态物质,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乙醇溶解,苯的密度小于水,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
9、从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出发,戊基有8种,丁基有四种,戊烯有五种。
10、检验淀粉水解产物,可在水解所得溶液中加入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加新制的银氨溶液后水浴加热。
11、符合需要的扁桃酸C6H5CHCOOH同分异构体,从苯环的取代类别剖析,一类是含有HCOO–、HO–和–CH3的三取代苯,共有10个异构体;另一类是含有–OH和HCOOCH2–的二取代苯,有三种。一共有13种
12、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2C6H5O-+SO2+H2O=2C6H5OH+SO32-
13、酒精溶液中的氢原子源于酒精和水。
14、一分子β-月桂烯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理论最多有4种,容易遗忘掉1,4–加成产物。
15、CH2=CHCH3的名字是丙烯,CH3CH2CH2OH叫做1–丙醇,CH3CH2CHOH叫做2—丁醇,CH3CHClCH3叫做2-氯丙烷加热醇溶液
16、2CClCOOH+2NaOHCH2=CCOONa+NaCl+2H2O
17、由乙烯制备乙酸,既能够通过乙烯→乙醇→乙醛→乙酸的路线,也可以通过乙烯→乙醛→乙酸,或由乙烯直接氧化成乙酸。工业上具体使用哪一条路线,取决于材料、设施、环保、投资、本钱等原因。
18、日常用的电器开关外壳、灯头等都是用电木塑料制成的。电木塑料的主要成分是酚醛树脂,由苯酚和甲醛在肯定条件下通过缩聚反应得到。
19、要知道一点化学史常识。
20、知道减压分馏的原理和在那种情况下用。
21、乙醇、乙二醇和丙三醇都是饱和醇类,官能团类型相同、个数不等,分子组成上不是相差若干个CH2,它们不是同系物。
22、当氨基酸在水溶液中主要以_离子形态存在时,溶解度最小,可结晶析出晶体。
2.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册期中复习要点 篇二
二氧化硅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含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容易见到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备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肯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可以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3.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册期中复习要点 篇三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3SO2↑+2H2O
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7.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4.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册期中复习要点 篇四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2Cl2+2Ca2=CaCl2+Ca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2+CO2+H2O=CaCO3↓+2HClO
5.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册期中复习要点 篇五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缘由: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容易见到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容易见到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些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部分化合反应。
容易见到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H2O=CO+H2。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部分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6.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册期中复习要点 篇六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办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氧化物等作正极。
②依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依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依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种类: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一般是电极本身消耗,水平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随着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7.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册期中复习要点 篇七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可以误觉得NA就是6.02×1023。
比如:1molO2中约含有个6.02×10氧分子
242molC中约含有1.204×10个碳原子
231molH2SO4中约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约含有9.03×10个Na和9.03×10个OH;
23n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之间存在哪种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率关系。假如用n表示物质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体溅至瓶外。
不可以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复到室温。
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读数时要使视线、容量瓶刻度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
假如加水定容时超越刻度线或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到容量瓶外,均应重新配制。
定容后再盖上容量瓶塞摇匀后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可以再加蒸馏水。
称量NaOH等易潮解和强腐蚀性的药品,不可以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若稀释浓H2SO4,需在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再缓缓加入浓H2SO4,并用玻璃棒搅拌。
8.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册期中复习要点 篇八
1、有机反应种类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的反应。
聚合反应:一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加聚反应:一种或多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消去反应: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因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反应:有机物得氧或去氢的反应。
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酯化反应:醇和酸起用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水解反应:化合物和水反应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
2、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备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9.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册期中复习要点 篇九
1、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原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2、影响物质溶解的原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使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3、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10.高中一年级化学下册期中复习要点 篇十
分散系有关定义
1.分散系:一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假如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的直径<1nm1nm-100nm>100nm
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很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